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



7X24小时服务热线:

400-856-2868

上海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 技术支持

我国电力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23-04-28人气 :48

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现状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 。电能与其他能源相比,具有清洁 、
方便 、易于传输、易于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等诸多优点,同时电力又有生
产、输送、消费几乎同时完成、不可储存的特点。电力工业的发展状况是衡
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1 、我国电力工业的巨大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电力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截止1997年
底 ,我国发电设备装机容量已达到2.5亿千瓦,全国发电量达到11350亿千瓦
时 ,发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分别跃居世界第二位。同时,我国的电网也得
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东北 、华北 、华东、华中、西北、南方联营六
大电网和若干个独立的省级电网  。我国的电力工业已进入了大机组、大电网 、
超高压、自动化的发展时期。
    我国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使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的电力供应短缺局面大为
缓解,电力供求矛盾趋于缓和,电力工业已不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约束。特别是,96年我国宏观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以后,经济发展速度
有所减缓 ,部分工矿企业开工不足 ,使得局部地区出现电力供应过剩的状况 。
有人认为我国的电力供应已经供过于求,电力市场将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
场。我们认为我国电力市场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短缺的矛盾 ,我国的电力工业
依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这是因为:
    (1) 我国的电力供需矛盾由过去的既缺电量又缺电力转化为以缺电力为
主的“隐性缺电”。由于国家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
的比重日趋上升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的迅速增长,各地普遍出现电力负荷
增长快于用电量增长的情况,我国的电力供需矛盾主要表现为高峰时期电力
供求不平衡。
    (2) 我国由过去的各电网普遍缺电演变为局部地区电力短缺、局部地区
电力暂时过剩的地区性供求不平衡。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各地资源
分布的不均衡,各地区电力的供求矛盾表现不一。其中,华北电网的京津唐
地区、山东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迅速,电力需求增长较快,电力供应相对紧缺;
西北电网由于近年投入较少,新装机不足,电力供应也较为紧张 。与此相反 ,
东北电网由于近几年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电力需求不足 ;广东电网由于
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发展电力工业 ,出现电力市场暂时饱和现象。
    (3) 我国的电力弹性系数长期小于1。电力弹性系数是衡量一国电力工业
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电力弹性系数大于1 ,即电力工业要超前于国民经
济的发展是世界电力工业发展的规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每
年以10%以上的速度发展 ,而电力工业的发展速度仅为8%-9%,滞后于国民经
济的发展 ,导致了我国长期以来严重缺电的局面 ,使电力成为经济发展的“
瓶颈”约束。我国的电力供求趋于缓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家实行宏观紧缩 ,
调整产业结构 ,部分耗电量大的工矿业企业开工不足导致用电水平暂时下降。
随着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到来,以及人民生活进入小康水平,电力的需求必将
快速增加,有可能再次出现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 。
    2、我国电力工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虽然我国的电力工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
国的电力工业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
    1996年我国人均年用电量为868千瓦时,而美国 、日本在1994年就已分别
达到人均年用电1200千瓦时和7000千瓦时以上。我国的人均发电设备容量 、
人均发电量 、人均用电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我国的人均生活
用电量仅有93千瓦时,排名世界第八十位左右。
    我国电力工业的技术指标也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
    3、电力需求变化趋势
    居民生活用电急剧增长。自改革开放以来 ,居民收入逐步增加 ,生活用电
水平不断上升 ,电力消费增长率急剧上升:1980—1996年,年平均增长率为16
% ,高于各产业 ,也高于同期电力总消费年增长率。从世界发展的状况来看,电
力在生活方面的应用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电力在生活中用于照明和耗
电较少的收录机、电视机和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第二阶段发展到使用耗电较多
的电冰箱、空调、电热水器等;第三阶段发展到电器采暖和家庭生活全面电气
化。目前 ,我国沿海地区城乡居民生活在第二阶段 ,而内陆地区还生活在第一
阶段 。今后,我国城乡居民的家用电器将向多样化 、高档化发展 ,因此对电力
的需求将继续呈上升趋势。
    第三产业耗电量和在用电结构中的比例不断上升。1980—1996年,第三产
业用电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3% ,而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用电量年平均增长率分别
为5.6%和7.5%。根据我国的产业政策 ,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为第一产业的比重
快速下降 ,第二产业缓慢上升或不变,第三产业较快上升。产业结构的变化将
影响用电结构的变化 ,使第三产业在用电构成所占比重继续加大。
    生活用电和第三产业耗电比重的增加使电力的峰谷负荷矛盾更加突出,调
峰更加困难,因而要求更多的电力装机容量才能满足需要 。
    我国电力工业的主要问题
    1、电源结构不合理 。这主要表现为 :
    (1) 火电比例不合理。水电和火电相比具有巨大的优势 。首先,水力资源
是可再生资源,水力发电无须消耗燃料 ,发电成本非常低廉,仅为火力发电的
1/5—1/3 ,并且,水力发电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其次,水电机组运行非常灵
活,机动性高,在电网中最适合担任调峰;再次 ,开发水电 ,既可发电,防洪 ,
又可综合利用 ,发展水利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世界各国从节约资源、保护环
境的角度出发,无不重视水力资源的开发 ,世界平均水力资源开发率为22%,有
些发达国家的水力资源开发率已达90% 。我国是一个水力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
水力资源蕴藏量达6.78亿千瓦,可开发的装机容量为3.78亿千瓦,年可发电1.9
8万亿千瓦时 ,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24%,发
电量占17.2% ,我国的水力资源开发率仅为13.7%,远低于世界水平。
    我国水电建设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是水力发电初期投资大(一般为火力发电
的1-2倍),建设周期长。在电力供求紧张时,投资倾向于建设周期短、见效快的
火电 ,再加上国家过去对水电开发没有优惠政策 ,不能调动各方办水电的积极性 ,
从而影响了水电的开发进程 。我国政府现已认识到开发水力资源的重要性,提出
“大力发展水电”的方针。目前 ,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长江三峡工程(1820
万千瓦)正在建设,四川二滩(330万千瓦) 、青海李家峡(160万千瓦)、广州抽水
蓄能电站二期(120万千瓦)、浙江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180万千瓦)等已开始投产。
我国政府计划到2010年水电装机容量达到全部装机容量的30% ,即水电装机容量达
到1.5—1.65亿千瓦,水能的开发利用程度达到33%左右。
    (2) 在火电中 ,小机组的比例过大 。1996年全国发电设备装机容量中火电机
组占75%,其中30万千瓦以下的高耗能小火电机组又占火电机组的72%。我国电力
装机容量平均为4.64万千瓦 ,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这与小火电的比例过大
有直接关系。小火电煤耗高,资源浪费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目前,我国发供电
煤耗比发达国家平均高30%左右,96年我国火力发电8781亿千瓦时 ,多消耗煤约8
000万吨。另外 ,小火电加剧了我国电价混乱的局面 。小火电发电成本高,上网电
价和销售电价高 ,加重了用户的负担。小火电的大量发展也不利于电网的经济调
度 。目前,广东、河南、江苏、浙江四省的小火电问题较为严重  。我国政府规定,
从1995年起,新建火电厂一般都要使用单机容量在30万千瓦以上的机组,小火电
将逐步被淘汰或进行“以大代小”的技术改造。
    2、电网建设滞后
    目前 ,我国已经形成六大跨省区的电网 。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使得电力部门
养成“重发、轻供 、不管用”的思想 ,电源建设和电网投资比例严重失调。发达
国家发电 、输电 、配电的比例一般为1 :0.4 :0.7 ,我国长期以来发电、输电 、配
电的比例为1:0.2:0.2 。电网投资不足造成电网结构薄弱,安全稳定性差,电网
损耗高。由于电网结构薄弱,有电送不出去的情况时有发生,阻碍了用电水平的
进一步提高。电网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无功补偿不足。国家已准备拿出一定资金
专项用于电网改造 ,主要用于改善电网结构 ,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以降低线损,
增加有效供给 。
    3 、电力价格扭曲
    电力价格是加快电力工业发展的关键。自改革开放以来,能源供应紧张,特
别是电力供应紧张局面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为加快电力建设,国家在加大
对电力工业投入的同时 ,对多家办电采取全方位倾斜政策,“新电新价”是倾斜
政策最重要的体现 。目前,我国基本上是指令性目录电价和指导性电价两种并存
的状况。指令性目录电价(即“老电老价”)主要由各省网电力公司执行。指导性
电价(即“新电新价”)主要有还本付息电价 、高来高去电价、小水火电价等形式,
由中外合资办电企业 、外商独资办电企业、地方投资主体和其他投资主体执行 ,
即电力企业可以按照发电成本、税金、合理利润率核定售电电价,以保证企业的
还本付息能力和正常的盈利水平。
    我国的电价改革极大地调动各方投资主体办电的积极性,对推动我国电力事
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多种电价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是“老电老价,
新电新价”,新老电厂的上网电价悬殊 ,老电厂的电价只有新电厂电价的几分之
一 。作为国家骨干电力企业的国有大中型电厂的电价严重偏低 ,影响其获利能力
和扩张能力 。
    其次 ,“新电新价”,对不同的投资主体实行不同的电价政策 ,实质是对同
网同质的不同电厂的同种产品实行差别定价,保护落后,不利于公平竞争 、优胜
劣汰,不能体现价值规律在市场经济中的指导作用。
    另外,电价结构不合理,峰谷分时电价、丰枯季节电价未全面实施 。
    最后,电价管理混乱 ,价外加价的现象较多,使得部分电力用户的负担过重 。
    电力价格扭曲是我国电力供应短缺的必然产物。我国《电力法》已明确规定
“同网同质同价” ,而我国电力市场供求关系的悄然变化,将为电价的进一步改
革提供一个良机 ,各电力企业“竞价上网”将为时不远。
    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规划
    1、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规划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的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 ,到2000年,中国发电设备装机容量将达到2.9亿
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4000亿千瓦时。 2010年远景规划 :到2010年,全国发电设
备装机容量达到5.5亿千瓦 ,年发电量达到2.5万亿千瓦时 ,形成以三峡为中心的
全国联网,农村基本实现电气化 ,电力的技术经济指标与世界先进水平靠拢。
    为保持电力工业的持续发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必须调整和优化电力工
业结构:电源结构调整,大力开发水电,使水电装机容量在2010年占全部装机容
量的30%;机组结构的调整 ,对现有的7500万千瓦小机组进行技术改造或淘汰;电
力产业布局调整,加大对中西部的投资,开发中西部的能源资源 , 鼓励建设坑口
火电站和水电站;增加电网投资,改善电网结构。
    2、电力工业资金需求分析
    电力工业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要使电
力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电力投资不应少于国民生产总值的2-3%,或不低于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0% ,否则 ,电力投资不足,在建容量与投产容量的比例越
来越小,将影响未来发电能力的持续增长。电力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回收
慢,在我国目前资金非常紧缺的状况下,有必要采取发行股票和债券 、地方集资 、
企业自筹、引进外资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八五”期间 ,全国完成电力投资283
3.14亿元 ,其中国家投资占36.83%,地方投资占41.11%,利用外资占10.19%,企
业自筹11.87%。据专家估计,“九五”期间,我国需要电力建设资金约5000亿元
以上 ,综合对国家投资、地方投资 、企业自筹各种投资渠道的分析,估计“九五
”期间的电力建设资金缺口在20%左右 ,因此 ,将有更多的电力公司会直接到国内
外资本市场上融资,以资本和产业资本的结合来推动电力工业的发展 。截止1997
年底 ,共有23家电力公司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有四家公司在海外上市。可以
预测,将有更多的电力公司上市 ,特别是对于资源丰富但经济相对不发达、缺乏
资金和技术的中西部地区,将有更多的坑口电站、水电站上市融资 。
    沪市电力上市公司分析
    为扶植电力工业的发展,国家批准了多家电力公司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公开
上市。截止1997年底 ,共有12家电力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作为国家“九
五”期间重点扶植的产业之一 ,电力工业得到国家在税收、价格、资金等方面的
优惠 ,因而发展平稳,沪市电力上市公司亦不负众望 ,表现出色。
    从整体上看,电力上市公司的主营收入平稳增长 ,主营利润、净利润增长幅
度较大。和96年相比,电力上市公司的主营收入 、主营利润、净利润分别增长2.
69% 、31.68%和44.39% 。电力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来源主要有以下途径:
    1、增加上网电量
    由于电力工业主要靠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电力设备的发电能力在设计时已经
确定 ,加强管理只能降低成本而不能改变发电能力,所以要增加上网电量只能靠
增加机组。电力公司要增加机组 ,又有两种办法 :一是建设新机组,增加发电量;
如,广发电力(600098)即是由于珠电二期工程竣工投产而大幅度增加上网电量的。
二是通过租赁、收购 、参股 、联营等方式经营现有的机组。由于电力建设项目投
资大,建设周期长,承担的风险大,运用资产重组的方式可以迅速扩大生产规模,
实现收入和利润的快速增长。如 ,东北热电(600795)和龙电股份(600726)就是走
资产经营之路而实现迅速扩张的。
    2、电价上调和税收减免
    国家对电力公司的扶植主要体现在电价上。沪市电力上市公司大多享有“集
资办电,新电新价”的保护性政策,上网电价可以随发电成本的上升而上调。97
年度,沪市电力公司的上网电价均有不同幅度的上调 ,并成为其利润增加的主要
来源之一。如,明星电力(600101),平均上网电价由96年度的216.53元/千瓦时
上调至97年度的420.25元/千瓦时 ,使得主营收入和净利润分别有92.81%和93.07
%的增长 。部分公司享有税收优惠政策 ,如龙电股份因发行B股而从97年1月1日开
始享受所得税“免二减三”的优惠待遇。
    3、加强管理,降低成本
    我国的供电煤耗为412克/千瓦时 ,比发达国家高90克/千瓦时 ,线损率也高于
发达国家,因此挖潜改造、节能降耗的潜力很大。一些上市公司把节能降耗作为
提高效益的途径之一,如明星电力通过加强管理,降低线损而使净利润增加130万
余元。
    综观电力板块,可以发现电力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应收帐款增长快,金额大
的问题 。主要原因是部分工业企业受宏观经济影响,经济效益不佳,因而拖欠电
费。沪市电力公司97年末应收帐款余额、其他应收款余额分别为96年末的2.02倍
和2.39倍 。应收帐款增长较快的公司大多处于经济不发达的内陆地区和近年发展
较为缓慢的东北地区。如华银电力的应收帐款由96年末的793万元骤然升至97年
末的23929万元 ;乐山电力 、大连热电、岁宝热电的应收帐款周转率只有1.21 、
1.71和1.89。迅速增长的应收帐款有可能影响电力公司的资金运营 ,从而影响公
司的发展。
    虽然从整体上看 ,电力板块业绩不凡,但根据各个公司的经营模式、所在地
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所拥有机组的技术性能不同,各公司又表现不一。
    1、经营模式
    影响公司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经营模式。沪市电力公司的经营模式主要可
分为两类 :一是靠自身的积累发展,这类企业多是由原国有大中型电厂经股份制
改造而上市的 。公司的机组基本已经固定 ,利润的增加主要靠电价的上调、成本
的降低或建设新机组来实现 ,发展相对缓慢。如 ,华银电力,内蒙华电等。另一
是走资产经营之路 ,靠租赁 、兼并、收购现有电厂或机组而实现规模的扩张和利
润的增长。如 ,东北热电,该公司通过收购东北电力开发公司的部分用电权 ,使
其拥有的电力由4.2万千瓦增至7.6万千瓦,后来 ,公司又通过先租赁后收购的方
式租赁东北电力集团下属的朝阳发电厂的1、2号发电机组,使其经营的电力由7.6
万千瓦增至47.6万千瓦 。通过资产经营,公司的主营收入 、主营利润和净利润分
别比96年增长70% 、261% 、200%。
    2、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电力工业具有地区产业的性质 ,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区域内电力
消费状况 ,从而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处于发达地区的电力公司发展
迅速 ,而处于不发达地区的电力公司一般发展缓慢 、效益不尽如人意。如大连热
电 ,由于区域内工业企业的开工率下降,致使公司的发电能力不能充分发挥,效
益下降。乐山电力也由于处于不发达地区,电力需求增长缓慢,制约了公司的发
展 。
    3 、发电机组的技术性能
    公司的盈利能力同其拥有的发电技术设备息息相关。在火电企业中,拥有容
量大、技术新 、高参数的大型火力机组的公司效率高,效益好;小型机组发电成
本高(如哈岁宝供电煤耗高达539克/千瓦时) ,污染大 ,获利能力不佳 ,在市场中
缺乏竞争力 。热电企业具有“电 、汽、热”三联供的特点 ,发电成本较低,竞争
力较强。水电公司也具有优势。由于水力发电成本低廉,无环境污染,受到国家
政策的支持,因此盈利能力较强 。

标签:
【上一条】无记录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400-856-2868

微信咨询
上海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返回顶部


XML地图